误区一:完全依赖短期的通风处理或通风就可以解决问题 通风处理作为基本环保措施,对室内污染有改善作用,但因为多数有害物质会缓慢释放,长达3-15年,绝非几个月通风换气就能解决问题,在其密集散发期1-3年内,您要冒较大的致病、致癌风险;而且中国北方冬夏季需封闭门窗,况且多数居室、写字楼新风换气并不理想,通风作用会大大降低;另外以甲醛为例,它分游离、吸附、结合三种状态存在。只有游离状态的通风处理能消除,且须是正常风速的4倍以上。 经常开窗通风是医学专家一致推荐的健康生活习惯,但如果甲醛污染严重,仅靠通风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因为人造板材中的甲醛释放通常需要8年以上的时间,何况到了夏季,您是开窗还是开空调呢?冬天及雨季如何呢?
误区二:认为没气味就没污染了。 室内中甲醛污染随处可见:板材、家具、壁纸、地毯、油漆、胶水等等,而且板材中的甲醛释放期长达8年以上,即使闻不到的情况下,仍可危及健康,尤其是室内空气流通差,一旦超标将会长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误区三:采用达标环保材料就避免污染 达标材料是指有害物质释放量低于国家标准,如国家对人造板及其制品的甲醛释放规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为每升空气中不得超过1.5毫克。但如果相同的材料在一定面积内大量累积使用,其有害物质也是累积的,最后有可能会造成装修好的房子有害物体超标。
误区四:治理室内污染就是消除甲醛 甲醛主要来自人造板材、家具和装修中使用的黏合剂以及地毯等合成织物,浓度超标会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因为它是室内污染的“头号杀手”,因而认知度较高。许多消费者认为消除室内污染就是消除甲醛,其实不然。除了甲醛之外,来自建筑装修材料中使用的大量化工材料,如涂料、溶剂、稀释剂、胶黏剂的苯系物,如苯、甲苯、二甲苯等,长期吸入苯浓度较高的空气易引起苯的慢性中毒,引发过敏性皮炎、喉头水肿及血小板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
误区五:过分依赖植物 用来点缀居室环境的绿色植物,是净化室内空气的一件利器。有些家装人士喜欢在居室中摆上几盆花卉,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也能让人身心愉悦。例如,常青藤、铁树可吸收苯和有机物,居室内种植吊兰、芦荟等植物可吸收甲醛。但有关专家表示,有些花卉虽然有一点清除污染的作用,但植物作用的特点是速度慢、时间长,且吸附分解量十分有限,对于装修量大的居室来说,其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况且有的花卉是不宜放在居室中的。例如,夜来香在晚上会散发出大量刺激嗅觉的微粒,会使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感到头晕目眩、郁闷不适,甚至病情加重;月季花散发的浓郁香味会使一些人产生胸闷不适、憋气与呼吸困难;夹竹桃可以分泌出一种乳白色液体,接触时间一长,会使人中毒,引起昏昏欲睡、智力下降等症状。专家提醒广大购房者在选择植物时一定要慎重,认真听取专家建议。
误区六:先装修 后治理 “市场上卖的装修材料哪有一点也不污染环境的,等房子装修过了再进行治理也不迟啊!”这种想法最要命,从源头抓起最好,我就是开始重视的不够,希望大家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